学会这四招选区快捷键,做图速度悄然翻倍——很多人连“交叉选”都用错了
说实话,我以前做选区像走迷宫,抠个复杂区域能耗掉半个小时。后来同组的小李当面教了我几招,结果发现做图速度和心情都改善了不少。选区不是工具的附属,而是节奏的掌控。掌握几个键,你会发现原来做图可以不那么挫败。
选区有几种常用状态:新建一个选区、在原有选区上追加、把某部分从选区里剔除,以及把两个选区取交集。这几种操作在选项栏里都有对应按钮,但更常用的是配合键盘快捷完成。按住Shift再开始拖拽,就是追加选区。按住Alt(在苹果电脑上是Option)就是减选。把这两个键同时按下,就是只取重合部分的交叉选。说白了,Shift是加法,Alt/Option是减法,两个同时按就是筛选重叠。做过几次你会记住那个鼠标右下角的小符号,出现“+”你就知道在加,出现“-”你就知道在减,出现“x”就是在做交集,这种视觉反馈比记公式更可靠。
有个细节很容易被忽略但能救场:在按住Shift加选时,只要你一开始按住Shift并开始拖动,后面就可以松开Shift键,这样你就不用一直双手悬空到选区完成。减选和交叉选同理,这个小技巧能让你在长时间绘制时手指不那么紧绷。说实话,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后,手感立刻顺了很多。
另外一个常见冲突是想同时把选区改成圆形又想做交叉选,大家可能会发现Shift+Alt冲突了——因为Shift本来是约束为正方形或正圆的键。当你确实需要在绘图时按住Shift去约束形状,建议在选项栏里先把交叉选勾上,然后再单独按住Shift去画圆。换句话说,有时候不必总依赖快捷键,选项栏开关能解决快捷键互相“抢手”的尴尬。我的同事张姐遇到过这种情况,刚开始她反复切换快捷键,后来改成先在选项栏切模式,画的时候只用一个手,效率反而高了。
绘制椭圆时有一个小技巧能让你少走弯路:在拖出椭圆的过程中按住空格键可以实时移动椭圆的位置,放开空格键后又能继续拉伸或收缩。这是因为软件在你第一次按下鼠标和最后释放之间,会先形成一个矩形框,然后在这个框内画一个内切椭圆。了解到这点后,你可以先随意确定一个大致的矩形框,再用空格键微调位置,最后收放到合适大小。说白了,学会看“那个矩形”比盲目拉椭圆要稳很多。我朋友小赵用这个方法把一个难抠的logo轮廓一次性对齐,团队还夸他手稳。
再说一点不太专业但很实用的练习方法:把这些键都变成肌肉记忆,才不会在项目高压下卡壳。每天用十分钟只做添加、减去、交集和椭圆这四种操作,刻意练习不同组合,遇到冲突就用选项栏切换。你会发现,从“要不要按哪个键”变成“我直接做”这一步,能给你节省大量反复操作和情绪消耗。未来的工具会越来越偏向于能被驾驭的用户,熟练这些基础比学新特效更值钱。
最后不得不说一句:选区技巧看起来小,但它决定了你做图的节奏和心情。记住那几个键,学会看光标的符号,遇到快捷键冲突时先试试选项栏切换,再用空格微调椭圆,你会比今天更从容。反正我是这么觉得,像这种小技巧堆多了,做图就不像是每天在和时间赛跑,而像是在和软件合拍。
你平时在选区操作上最懊恼的瞬间是什么?有没有自己独门的小技巧,或者哪个瞬间因为一个快捷键挽救了项目,来分享你的故事吧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,本文标题:《ps提取选区的快捷键是什么(PS创建选区时的四个选项)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