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(闲话乡下人家中的鸟)

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(闲话乡下人家中的鸟)

富察新月 2025-10-03 最新 1 次浏览 0个评论

文/伊逊倦客

《乡下人家》是陈醉云写的一篇文章,被收录在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本中。全文撷取了乡下生活的几个美好画面进行描写,意在表明,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,都有独特、迷人的风景。其中的一个画面写了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:“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,天高地阔地吃起来。伴随他们的是天边的红霞,向晚的微风,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,”这句话中的“鸟儿”的样态,细细读来还是颇有些意蕴。

闲话《乡下人家》中的“鸟”

在《列子.黄帝篇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在那遥远的海岸上,有个很喜欢鸥鸟的人。他每天清晨都要来到海边,和鸥鸟一起游玩。鸥鸟成群结队地飞来,有时候竟有一百多只。后来,他的父亲对他说:“我听说鸥鸟都喜欢和你一起游玩,你乘机捉几只来,让我也玩玩。”第二天,他又照旧来到海上,一心想捉鸥鸟,然而鸥鸟都只在高空飞舞盘旋,却再不肯落下来了。这个故事就是成语“鸥鹭忘机”的来源,意思是忘却了计较,巧诈之心,自甘恬谈,与世无争,不以世事为怀。

在古代的诗文中,有很多运用这一典故表达这种意趣的例子:

“海翁无机,鸥故不飞。”

——李商隐

“谪仙人,鸥鸟伴,两忘机。”

——辛弃疾

闲话《乡下人家》中的“鸟”

《乡下人家》中人们天高地阔吃饭的时候鸟儿从他们头上飞过,鸟儿从头上飞过,说明这些鸟儿飞的非常低,他们对乡下人家的人们根本没有戒心,而是和乡下人家和谐地相融在大自然的田园风景中。这从侧面反映出乡下人家的淳朴、善良,他们内心纯洁,没有巧诈之心,正如海边那个喜欢鸥鸟的人最初的样子。所以鸥鸟才会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地亲近他们。就像作者所说,这些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。乡下人家安然地享用晚餐,头上的鸟儿自由地飞过,人与物天然凑泊,浑融为一。

再来读读乡下人家吃晚饭的这一情景:“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,天高地阔地吃起来。伴随他们的是天边的红霞,向晚的微风,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。”从“向晚”,“归巢”这些词语中,我们可以知道

这些从头上飞过的鸟儿是一群日暮时分归巢的鸟,这不禁让人想到陶渊明这位大诗人,他对归鸟的意象情有独钟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“日入群动息,归鸟趋林鸣。”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他在《饮酒(其五)》中写日暮归鸟的这一句: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”傍晚时分,山间暮色渐起,烟霭迷蒙中,但见飞鸟纷纷归来。

闲话《乡下人家》中的“鸟”

古人云,作为圣贤,六经都是他的注脚,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,他很多写“鸟”的诗歌都可以给这首诗中的“归鸟”做注。这群日暮归鸟经历了怎样的“晨去于林,远之八表”的高飞,又怎样“徘徊无定止”后“敛翮遥归来”的,终于在这片“田园”找到了归宿。叶嘉莹先生曾说陶渊明的诗歌是以心托物,他写鸟就是写他自己。其实这些“归鸟”又何尝不是写现实中的我们,熙熙攘攘中追逐,营营一生,即使有了自认为的“锦衣玉食”,生命价值就算实现了吗?可能还是需要有一个历尽千帆,心向“田园”的精神立脚点,这可能就是马斯洛所说的安全以及归属的层级需求吧。

闲话《乡下人家》中的“鸟”

乡下人家就是这样一个心之所托,归属,憩息之地,这里有顺势攀藤而生的瓜,远比高楼大厦前的石狮子、旗杆可爱,它们虽然象征繁华富贵,但是呆板,了无生气;这里有顺时而开的三季之花;这里有破土之笋,有绿树修竹;这里有鸡群昂首阔步,有鸭子水中畅游;这里有秋虫夜吟;更重要的这里还有归巢之鸟,还有“忘机”之人。

我想这样的乡下人家,即使“鸢飞戾天”与“经纶世务”者到此也会息心、忘返吧!渊明远矣,人世之大伪依然,读乡下人家归巢之鸟,忘机之人,突然兴起一种“鸥鸟共忘机”的心灵向往!

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,本文标题:《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(闲话乡下人家中的鸟)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