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前,哪款车最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?是奔驰、宝马还是迈巴赫?都不是。当年在年轻人中销量最好、人气最高的是奇瑞QQ。
2013年,奇瑞QQ每3分钟就能卖出一台,销量突破百万,全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。然而仅仅过了一年,2014年,这款风靡全国的神车就突然停产了。
有人说是腾讯在背后采取手段,把这款与QQ同名的车封杀了;也有人说是因为这车太便宜,动了行业的蛋糕,被其他车企打压。
奇瑞的前身是创立于1995年的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,位于安徽芜湖。当地的领导班子为了通过造车致富,在1997年咬牙投入了2亿元人民币,从英国福特公司引进了一条二手生产线,开始尝试造车,这家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奇瑞。
虽然有道是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但奇瑞的开局非常坎坷:钱投出去了,车却造不了。福特和奇瑞签订的合同是交钥匙工程,即由英方完成全部安装调试,再将装好的生产线交给奇瑞。
但技术在对方手中,奇瑞处于被动地位。福特方面故意封锁技术,不让奇瑞的工程师接触关键工艺卡和图纸,还拖延生产线的安装速度,一再坐地起价,要求奇瑞和芜湖市政府增加付款。
当时,福特口头上表示国内掏钱买生产线,他们扶持技术转移,双方互利共赢。
但实际上,福特想当太上皇,让奇瑞成为他们在中国南方开拓市场的傀儡。这点心思,奇瑞当然清楚。奇瑞负责人尹同跃判断,若继续依赖福特,项目肯定会无限期拖延,干脆直接终止了与福特的合作。
当时的芜湖书记直接来问,这车还能不能造,生产线还能不能组装好?尹同跃当场立下军令状:生产线装不好,我去跳长江。可见当年国产车起步有多难,也正因如此,奇瑞被誉为“抗压王”。
在这种环境下,奇瑞还是用150天的时间组装好了生产线,并在1999年12月造出第一款车——奇瑞风云。由于当时国家严控汽车产能,奇瑞风云无法正常上市销售,只能先进入出租车市场。
奇瑞风云在众多出租车师傅手中猛跑了两年,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。就这样,奇瑞对外展现出了硬核的技术实力,获得了更多关注。
2001年,在出租车市场表现极佳的奇瑞获得了上汽的帮助,奇瑞风云正式上市销售。当时的中国轿车市场被捷达、桑塔纳和富康这“老三样”垄断,奇瑞风云直接打破了“御三家”的垄断,2001年销量达到2.8万辆,次年增至5万辆。
自此,抗压数年的奇瑞终于真正登上了汽车市场的舞台。当时所有奇瑞人都以为抗压之路结束了,好日子来了,但实际上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。
时间来到2003年,那年吉利拿到了第一张民企造车准生证。这标志着国家对汽车行业的管制逐步放松,国内汽车市场随之掀起一轮造车热潮。
不光外国车企巨头迅速入场,就连造空调的美的、奥克斯,卖酒的五粮液,卖传呼机和手机的波导都纷纷涌入汽车行业,汽车市场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、万物竞发的景象。
市场竞争如此激烈,奇瑞也必须加大力度,不能单靠一款奇瑞风云。他们决定造新车,而且这车的设计图和原型车都是现成的。从哪儿来的?这还多亏了福特当年的捣乱。
当初福特拿生产线威胁奇瑞时,为了避免跳江,奇瑞做了两手准备:万一自研组装不好生产线,就向其他车企求助,总不能让两个亿打了水漂。
预定的求助对象是韩国的大宇,不过奇瑞最后靠自己的力量度过了难关,而大宇则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倒闭,令人唏嘘。但奇瑞找大宇结盟的这步棋也没白走,大宇虽然倒了,奇瑞却得到了大宇的很多遗产,其中就有大宇Matis的部分图纸。
这车的设计和思路让奇瑞如获至宝,他们一边拆解大宇Matis的实车进行逆向工程,一边研究大宇下岗职工卖出的图纸,一半用生产线,一半靠工人手工打磨。结果,奇瑞真的造出了神车——奇瑞QQ。
奇瑞那时的逆向工程有多硬核?据后来通用汽车说,奇瑞QQ和大宇Matis的部分零件是可替换的,而大宇Matis可是生产线上下来的。
当年手工打造奇瑞QQ原型机的那批大师,简直是造车界的“宇智波”,个个自带“血轮眼”,国产车企的工人师傅才是真正的汽车先人。
至于这车为啥叫QQ,还真和腾讯无关。奇瑞一开始打算给这车取名“奇瑞小精灵”,后来嫌这个名字太土,还打算改叫“青蛙王子”。有网友看不下去了,说这车两个前大灯圆滚滚像两个Q,不如管它叫奇瑞QQ。
一代神车这才避免了叫做“青蛙王子”的命运。奇瑞给车取名的能力实在不太稳定,你看同年出品的另一款车叫“东方之子”,这名字多好听。
不管怎样,这款车成了奇瑞应对市场的大杀器。那会儿奇瑞QQ没有ABS、没有车载CD,甚至没有安全气囊。
但是它便宜。刚上市时,奇瑞QQ的售价只要3.38万元,后续甚至有过2.68万元的版本。相比于10万到15万元的桑塔纳、捷达等车,奇瑞QQ的价格相当于它们的零头。
而且奇瑞QQ秉持了国产平价车的一大优点:该省省、该花花。别看这车不大,却配备了东安动力的四缸机和自研的三缸机,还是国产小车中第一个上自动变速箱的车。
首批推出的QQ车还采用了前麦弗逊独立悬架与后螺旋弹簧式非独立悬架,在这个级别的车型中绝对算得上主流。动力足、油耗低、价格便宜,对当时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,这车实在太吸引人。
性价比拉满的奇瑞QQ直接卖爆,首年销量就突破5万辆,这可让收购了大宇的通用汽车急坏了。
通用刚准备把大宇的Matis换个皮,改名叫雪佛兰乐驰,以5万到6万元的价格来中国市场收割一波,没想到有个本土品牌用一半的价格抢先占领市场,还卖得这么好。
于是2004年12月16日,通用汽车把奇瑞告上法庭,张口就索赔8000万元。有人猜测上汽和奇瑞终止合作就是受到了通用的威胁。
而通用此举到底是版权意识强,还是想借此威胁相关部门谋取在我国的更大利益?就由大家见仁见智了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2005年5月19日,奇瑞和通用的官司还没打完,腾讯就突然跳出来起诉奇瑞QQ侵权。
那会儿腾讯还不是“南山必胜客”,为了更有把握打赢奇瑞,他们甚至去临时申请了个同名的汽车商标,也不知算不算是落井下石。
不过奇瑞不管是运气好还是实力强,抑或背后有大佬撑腰,这两场糟心的官司都打赢了。当时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表示,通过检索发现,通用大宇的外观设计在中国并没有申请专利,按照中国及各国通行的法律,这项技术在中国不具有专利权,因而不受法律保护。
通用一看官司打不赢,又换个角度发动舆论战,举办了一场雪佛兰乐驰解读活动,活动主题就一句话:模仿制造出的汽车存在安全隐患。
奇瑞是怎么回应的?他先是请发改委当裁判,又从生产线上随机抽了一批车,在天津的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三次碰撞测试,证明了奇瑞QQ的安全性。通用这才消停,最后和奇瑞私下达成了和解。而腾讯那边则和奇瑞厮打了11年,一直到2014年才败诉。
那时的奇瑞QQ绝对是车圈第一“吵架王”。不光吵架厉害,在营销上奇瑞也是一把好手。
2004年8月开始,奇瑞推出了全国首个汽车品牌文化IP——QQ文化节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,本文标题:《QQ为什么发不出去消息?(无数年轻人的第一款车)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